在高考志愿填报中,这五大关键词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确实非常重要,它们涉及了志愿填报的基本规则和录取的机制。下面是对这五大关键词的详细解释:
分数线:即省控分数线,也叫志愿填报资格线,上线才有填报资格,分数线的划定通常是按照招生计划总数的120%来确定的。分数线分为不同的批次,每个批次有不同的控制线。如果考生分数低于控制线,将失去填报志愿的资格。
投档线:也叫提档线,达到投档线的学生档案会被提交给院校,包括恰好达到分数线的情况。达到投档线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录取,录取还需考虑单科成绩、体检条件等因素。
如果考生在六个志愿专业中均未满足录取条件,但填写了服从专业调剂,仍有被录取的机会。
投档比例:即投档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也就是招生计划数之比,平行志愿的投档比例通常为105%,即每100名考生中会有5名考生的档案被多投递。少数部分院校的投档比例可能高达110%、120%,甚至更高,比例越高,录取风险相对越大。投档比例与录取概率成反比,即投档比例越高,录取的可能性相对越低。
招生计划:所谓招生计划,就是院校准备招收学生的人数,招生计划是院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,并需得到国家教育部的审批。包括来源计划(分省计划)和预留计划(如单独招生计划、自主招生计划等)。高校招生过程是根据招生计划,结合成绩排序和考生志愿,实行“一个计划对应录取一名考生”的制度。
级差分:级差分是在专业录取时使用的,如果考生第一志愿专业未录取,需要在总成绩中减去一定分数后再进行排队录取。第一志愿很重要,如果录取不了,后面的专业录取风险就越来越大,如果确切了解哪些院校有‘级差分’详细需要看【招生简章】。
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词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,它们直接关系到高考志愿的填报和最终的录取结果。在实际操作中,考生需要仔细研究相关政策和往年数据,合理规划志愿,提高被录取的机会。
上一篇:高考填报志愿十大良心忠告
下一篇:高考志愿填报中,这四维度!